DYNAMIC
部門動態
講述勞模故事 傳承非遺風采
為了更全面地做好海鹽文化傳承之地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作,9月,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主任于從文一行前往響水陳家港灌東鹽場開展尋訪,文旅公司相關同志陪同。
譜人生華章 寄深切厚望
此番尋訪對象是灌東鹽場離休老黨員吳端。吳老曾被全國輕工業部授予“勞動模范”稱號,他本人的先進事跡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家喻戶曉。
吳老雖已七十多歲了,但身體健康、聲音洪亮,講述了舊社會勞動人民飽經風霜、家破人亡的苦難,又結合自身經歷和經驗,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50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與心路歷程。他將滿腔熱情傾注于灌東鹽場的生產建設,把當時淮河工區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區發展成為了全省鹽行業家喻戶曉的“明星工區”。吳老寄語年輕一代同志,用行動詮釋新時代鹽場人的風采,要發揚吃苦耐勞的鉆研精神和工匠精神。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一些反映海鹽文化遺存的古遺址、古墓葬、古碑刻等正逐步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同時,許多優秀的海鹽“非遺”后繼無人,許多獨門技藝人亡技絕。
文旅公司工作人員陪同記者來到灌東鹽場,身臨其境感受海鹽文化的風采。據了解,灌東鹽場曾是江蘇省最大的鹽場,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灌東鹽場的鹽工們摸索出將“多頭走水”改為“平趕走水”方法,有效提高了灘地制鹵能力,仍被鹽場人承襲沿用。灌東鹽場陳北工區遺存的江蘇唯一的“八卦灘”,作為海鹽文化遺存的古遺址仍被保護留存。
一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堅韌的品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海興集團借助文旅平臺,講好勞模故事,傳承海鹽“非遺”風采,同時逐步豐滿海興文旅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