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1942年9月15日 周恩來致電毛澤東,總結中共統一戰線的經驗教育
1942年9月15日,周恩來致電毛澤東,總結中共統一戰線的經驗教育。周恩來認為:我黨歷來的統戰方針是以國共合作為主,同地方實力派和小黨派的合作為輔。武漢時期過于重視國共合作,“致完全冷落了各小黨派及地方勢力,且為國民黨所嚇住”。鑒于這一教訓,重慶時期由于毛澤東確定的斗爭三原則和革命的兩面政策指導,在注意維護國共團結的情況下,努力于對國共以外其他方面的統戰工作的開展,并取得了若干成績。
♦1954年9月15日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人民,爭取一切國際朋友的支援,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為了保衛國際和平和發展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他明確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劉少奇作《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
大會通過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宋慶齡等13人為副委員長,董必武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鼎丞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決定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這次大會通過的憲法及其他法律,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礎。
♦1956年9月15日 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朱德、陳云、董必武等發言。大會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國家的主要任務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大會確定了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方針。堅持既反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肯定陳云提出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即在國家和集體經營、計劃生產和國家市場為主體的情況下,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自由生產和自由市場為補充;強調加強人民民主專政,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大力反對官僚主義;重申堅持以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大會著重提出執政黨的建設問題,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反對個人崇拜,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但是,由于當時黨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準備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后來沒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上一篇:歷史上的今天(9月14日)
下一篇:歷史上的今天(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