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紅色基因 鑄強紅色引擎
——灌東鹽場黨委引領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灌東鹽場,始建于1908年,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老區,是浸潤著紅色基因的熱土,這里曾經是新四軍浴血奮戰的地方,享有“華中金庫”美譽,張愛平將軍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寫下《南鄉子.解放陳家港》的光輝詩篇。113年來,見證了這片灘涂從無到有的飛躍,經歷了從“百年圍海開鹽境,滿田積雪作棋圖”,到“綠色發展繪錦繡,現代園區滿眼春”的華麗蝶變。
作為海興集團重要產業板塊之一,灌東鹽場黨委緊扣沿海開發形勢,緊跟上級黨委步伐,緊抓集團實體化轉型發展機遇,找準定位,快速融入“五位一體”發展新格局,帶領廣大黨員以全新的思路、務實的態度、多元的載體、新穎的形式全方位地融入中心,全身心投入黃海新區的發展建設熱潮,滿懷豪情地奏響服務黃海新區61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的新樂章。
激活紅色基因,黨員形象靚起來。“過去沒亮身份前,誰是黨員誰是群眾分不清楚?,F在戴上黨徽后,身份亮出來了,自己言行怎么樣,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灌東鹽場黨委在全體黨員中開展“黨員亮化工程”后,退休職工老黨員張秀成深有感觸地說。今年以來,灌東鹽場黨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以“四重四亮”為主題,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三問教育”和“入黨初心大家談”等系列活動,強化黨員身份認同,激活紅色基因。同時,鹽場黨委統一制作基層黨支部、黨員承諾標志牌、公示欄,做到“四公開”,即公開姓名、公開職責職務、公開聯系方式,公開承諾內容。公開選樹和表彰了一批“黨員示范崗”和“黨建示范單位”,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在牌板、畫廊、網站等各類媒介,進行大力宣傳,讓他們成為廣大職工爭相學習的典范。據統計,近年來,鹽場黨委先后多次被鹽城市企工委和上級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全場黨員中有90余人次榮獲鹽城市企工委和黃海新區、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綜合服務公司自來水維修班是全場生活用水的“水龍頭”,在化工、陳北等小區沒搬遷和圩下房屋沒拆除之前,要擔負著全場6個居民小區,1600多戶居民和養殖戶的生活用水管網護養工作。管網全長10000多米,面廣點散線長,圩下工區有的管網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老化嚴重,爆管現象時有發生,跑冒滴漏“家常便飯”。去年7月的一天中午11時許,相距20多里外的新星養殖區反映沒有水,維修班班長、黨員周進兵接到報修電話后,立即騎上摩托車前往搶修,冒著36度多的高溫,踩著齊腰深的雜草,在11公里長的管網線上進行排查。下午3時許終于找到了故障點,原來由于年久,閘閥被雨水沖刷埋入土里銹蝕嚴重,導致啟閉失靈,供水壓力一大使閘門滑落,形成堵點,如不細心查找很難發現。經過近一個多小時的搶修,終于恢復了供水。看到水龍頭里嘩嘩流淌的自來水,周進兵掛滿汗水、被烈日烤灼得黝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而此時的他才感到饑腸轆轆。
“ ‘黨員亮化工程’不僅要讓黨員的身份亮起來,更重要的是要讓黨員的形象在職工群眾的心目中‘靚’起來。”灌東鹽場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正群如是說。如今,灌東鹽場黨委“黨員亮化工程”的實踐活動蔚然成風,一枚枚黨徽鑲嵌在近千名黨員的胸前,印刻在他們心里。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用靚麗的形象詮釋初心使命。
擎起紅色標桿,鮮紅黨旗飄起來。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是推動灌東鹽場黨建工作創新的重要抓手,是創新黨建融入中心工作、服務開發建設的重要平臺。近年來,灌東鹽場黨委在黨建創新實踐中與時俱進,堅持一年一個新主題,相繼開展了“一學雙強創三型、建設美好新灌東” “創‘四型’黨組織、服務‘四個灌東’ ” “不忘初心學楷模、牢記使命當先鋒”等黨內主題競賽活動,著力把基層黨組織鑄造成引領發展的旗幟,把黨員塑造成引領職工奮力前行的標桿。基于這種共識,全場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在各自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譜寫出一曲曲奉獻之歌,彰顯著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
在淮東、新星兩個生態養殖服務區,黨支部本著黨委出題目、支部做文章的務實原則,把黨內主題競賽活動向全員延伸,把競賽內容向全方位擴展,豐富黨內主題競賽活動的內涵,激發全員愛崗敬業的熱情,提升為養殖戶服務的水平,盡心盡力為養殖戶排憂解難。今年3月份,正是養殖池塘進水的高峰期。淮東養殖區域的池塘因送水道水草太密阻遏進水速度,若不及時疏通將直接影響養殖生產??吹竭@種情況,黨支部組織黨員做起義工,每天奮戰在清除水草保供水的第一線,經過半個多月的連續作戰,送水道上的“腸梗阻”終于被疏通了。“在我們最關鍵的時候、最需要的時候還是黨員站得出來,沖得上去”,許多養殖戶至今談起這事,都還贊嘆不已。說起黨員立標桿、當先鋒的實例,場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殿龍回顧說,近年來場黨委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一系列主題競賽活動,并以“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等系列活動為載體,為黨員示范引領搭建平臺,讓每個黨員在不同的崗位上都能找準位置,立起標桿,引領和帶動身邊的普通職工。
綜合服務公司電力線路班是全場生產生活用電“總開關”上的“保護器”,全隊12名電工在共產黨員、隊長楊加新的帶領下,要擔負全場800多戶、380多桿公里的高低壓線路、280多臺專變、22個機泵站的供電和維護保養,護養任務異常繁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隊長楊加新和其他7名黨員自覺用實際行動為普通職工立標桿、放樣子,急難險重任務沖在前。今年6月12日正是端午節假期,晚10時許,準備休息的楊加新接到新星養殖區養殖戶緊急求助電話,說用于養殖的增氧機缺了一項電,若不及時搶修,200多畝養殖池里價值近1000萬元的甲魚、鮰魚等將因缺氧而死亡。接到求助電話后,楊加新立即和隊里的另外一名黨員驅車前往,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張搶修,增氧機恢復了正常供電開始工作,此時,已是深夜12點30分。
構筑紅色磁場,黨群關系密起來。灌東鹽場黨委在致力服務開發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以密切黨群關系為突破口,傾力打造和增強“紅色磁場”效應,全場上下出現了少有的政通人和新景象。
對于密切黨群關系,灌東鹽場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胡劍說:“黨員和黨員干部在職工群眾中的形象,直接關系到黨與職工群眾的關系,關系到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近年來在灌東鹽場,機關與基層、干部與職工、黨員與群眾的聯系點很多,各類載體活動也很多,基本覆蓋了全場各個層面,如黨員“攀窮親”的“結對幫扶”活動,增強磁場效應的“黨員干部走基層” “三走進、三服務” “三解三促一加強” “我為職工群眾辦實事”活動等等。共產黨員、灌東雅苑社區負責人郁學濤說,居民的事無小事,只要居民有所求,甭管事情多小都要盡心盡力辦好。在居民心中,郁學濤就是他們的知心人、貼心人。
“我雖然無兒無女,但郁主任就是我的好兒子。”一提起郁學濤,80多歲的聾啞老人曹文標豎起大拇指,露出滿臉笑容打著簡單的啞語。曹文標老人先天聾啞,無兒無女,沒人照顧,孤苦伶仃。郁學濤始終把他掛在心里,一有時間就上門看望他,幫助打掃衛生、換煤氣,帶老人去洗澡。年近60的居民邵中艮,丈夫在2020年初因病去世后,家里生活一下子變得很窘迫,為了緩解生活困難的窘況,找到郁學濤幫忙,想在飯店找份摘菜洗碗的零工,以便貼補家用,郁學濤了解情況后,騎上摩托車到陳家港街上的飯店挨家挨戶詢問,經過兩天的努力,終于幫她在飯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樣的事不勝枚舉,近年來,居民哪家生活困難,哪個居民家庭有矛盾了,他都了如指掌。為讓居民過得安心、舒心,他總是夜以繼日,不辭勞苦,用一顆細膩的熱心腸奉獻關愛,居民們親切地稱他為“小巷總理”。他本人先后多次被鹽城市海興集團黨委、場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黨員示范崗” “先進個人” “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優秀員工” “黨建主題活動先進個人”等,今年9月獲評第二屆“鹽城市最美職工”稱號。
“場黨委把關心關愛退役軍人特殊群體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僅2020年就落實退役軍人優待金、部分退役軍人社保續交政策資金達600多萬元。”灌東鹽場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張金波娓娓道來,灌東鹽場現有退役軍人700多人,場黨委從關心關愛退役軍人入手,全方位激勵退役軍人永葆軍人本色,愛崗敬業、干事創業的熱情,在落實退役軍人安置、優待等政策的同時,于今年投入資金50 余萬元,高標準建設集退役軍人服務站,“退役軍人圖書閱覽室” “退役軍人黨員活動室”等功能較為完備的服務退(現)役軍人的活動場所為一體的“戎耀之家”,讓退役軍人“有家、有為、有靠”。
談起關心職工生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事例,灌東鹽場工會副主席周紅麗如數家珍,她介紹說,今年春節期間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家屬)、居民、困難黨員、老干部、勞模、孤兒205人,發放救助金20萬元,為4名困難職工提供大病救助,按照大專2000元、本科3000元、研究生4000元的標準,為19名職工困難家庭子女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回訪搬遷戶15戶,發放慰問金1.2萬元......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該場黨委暖暖的為民情懷。
“灌東鹽場黨委鑄強紅色磁場,不僅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把紅色資源轉化為促進發展的紅色引擎,近年來在較好完成服務新區、集團開發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的同時,主體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經濟效益保持平穩增長,今年10月底營業收入破億元。”灌東鹽場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正群總結說。
風展旗幟分外紅,黨旗獵獵耀灌東。灌東鹽場819名共產黨員,猶如一面面鮮艷的旗幟高高的飄揚在灌東鹽場廣袤的咸土地上,正指引著全場廣大干群在建設黃海新區,推動鹽城北部地區加速隆起,打造沿海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的生動實踐中汲取奮進力量,書寫新的篇章……
下一篇:黨建引領強動力 督導檢查促提升
